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与管理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心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建设历程
    • 体系架构
    • 教学成果
    • 教学内容
    • 建设特色
    • 示范辐射
  • 实验室
    • 实验室列表
      • 机械类
      • 信息类
      • 管理类
    • 环境与安全
    • 运行与维护
  • 师资队伍
    • 中心主任
    • 中心成员
  • 实验教学
    • 实验课程设置与明细
    • 实验教学大纲
    • 典型实验项目
  • 教学资源
    • 教学课件及软件
      • 课件
        • 机械类
        • 信息类
        • 管理类
      • 软件
    • 虚拟实验
    • 网络教学
      • 机械类
      • 信息类
      • 管理类
    • 参考资料
    • 网站推荐
  • 仪器设备
    • 设备介绍
    • 使用维护
  • 规章制度
    • 中心管理
    • 实验室管理
    • 设备管理
    • 实验教学
  • 成果管理
    • 实验教材
    • 自制仪器
    • 自编讲义
    • 教研成果
    • 科技创新
    • 阶段性总结(2018年--2022年)
  • 创新园地
    • 竞赛获奖
    • 科研项目
    • 学生作品
    • 科技活动
    • 在线交流
  • 资料下载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信息经济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杰出校友论坛举行

编辑:admin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478

   六十载深耕易耨育桃李,一甲子弦歌不辍谱华章。学校6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杭电人从世界各地回到母校。10月22日下午,学校在科技馆举行“信息经济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杰出校友论坛,邀请政、产、学、研等各领域的知名校友共聚一堂,把脉高等教育在信息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共同探讨数字中国、信息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展现学校60年来在人才培育上的突出成果。全体校领导、学校老领导、校友代表、学校师生及媒体人士出席论坛,浙江经视主持人李玮担任主持人。

  校党委书记王兴杰在论坛上致辞。他说,当今世界,信息经济革命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信息经济发展的竞争,重点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如何顺应这一趋势,在支持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缓解高端人才紧缺、自主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上发力,承担更大的责任,已经成为重大课题。本次论坛探讨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和适应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杭电作为一所特色明显的大学,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众多校友成为我国信息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本次论坛汇聚了一批已成为业内领袖的知名校友,必将对促进我国信息经济发展和信息化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原副校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发表了主旨演讲。董云庭指出,信息经济有五大基本特征:信息经济布局的全球化、信息经济产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信息经济产业完全靠创新驱动、信息经济产业靠人才来引领发展、信息经济产业对其他领域的渗透性非常强。而要服务国家信息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五种人才,即国际化大生产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国际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从事顶层设计的技术人才、跨界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创新、技术是信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产业的发展要靠创新和技术引领”,董云庭说,“高校除了传播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进入研究’的能力,只有先投入才能后创造。”

  董云庭感慨道:“在杭电十七年的工作生涯,是我个人成长的主要阶段,我把这段时间称为自己‘人生的里程碑’,对于杭电的一切我都有着深深的感情。”

  在随后的主题讨论环节,郭满金(我校工业组织与计划统计专业68届毕业生,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周子学(我校财务会计专业80届毕业生,中芯国际集团董事长、执行董事)、王东升(我校财务会计专业80届毕业生,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赖伟德(我校财务会计专业80届毕业生,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体斌(我校工业企业财务会计专业84届毕业生,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丁晖(我校工业管理工程专业89届毕业生,宜家购物中心(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江波(我校无线电技术专业89届毕业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所长)等7位校友上台,围绕论坛主题,就中国信息经济领域的发展、信息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如何培养“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论坛气氛热烈,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顿知识大餐。

  论坛上,郭满金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带领职工艰苦奋斗,奋勇拼搏,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继电器生产基地和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励志故事。他说:“我所在的宏发公司1998年开始就在推动自动化,连续十多年跻身‘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前列,我们也一直想与学校合作,融合高校力量,来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育。”

  周子学以“回归初心”来表达此次回到母校的心情,并用“严”“爱”“精”“勤”四个字来概括他对学校育人的感受:严谨的学风和严明的纪律,让他一生受益;师生之爱,是他奋斗至今的情感寄托和力量之源;“精”和“勤”则是他对学校学风的最深刻感受,也是他一生自勉的标准。周子学说,杭电有很好的传统,希望现在的老师们继续爱你们的学生,学生们继续勤勉奋进,创新创业。

  王东升围绕信息经济人才培养分享了几点感悟。他提出,当前,信息化时代正向智能化时代转变,未来,技术将融合到各行各业中。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走在社会变革之前,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创业的问题。谈及未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王东升分享了京东方引人育人的五条标准,期待杭电学子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更多的领域脱颖而出。

  论坛当天正好是赖伟德的生日,与母校同一天庆生,让他特别高兴,而全场师生贴心送上的生日祝福,更让他直呼感动。赖伟德提出,技术发展的途径是产业多元化,而发展转型就要产业升级。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要成为“跨界的人才”,他说:“我和周子学、王东升是同班同学,我们都是学财务会计的,但能领导企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对数据的敏感。现在的时代,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一切。”

  刘体斌接过话筒就幽默地自嘲:“我的名字中承载着父母‘以人为本,文武双全’的期盼,但是一直都没做到。”一句话,拉近了与在场同学的距离。刘体斌认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时代的到来,呈现出四个“新”的状态,即“新技术、新变化、新机遇、新思维”,同时带来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而对于人才标准,刘体斌说,应该是有梦想、有激情且具有学习能力的人。 

  丁晖为现场师生简单描述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告诉大家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时光,并阐述了自己对学习和人才的认识。他认为,学习分为书本学习、社会学习、向各界人士学习以及自我学习四个角度。他提出,人才所需的特质包括四个“度”:高度、深度、广度、完整度,并以此标准阐述了现在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江波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杭电度过,对母校他表达了深深的眷恋之情。江波认为,信息经济的四大核心为数字化、数字资源、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在产业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首先要做到把握产业链的关键,实现自主可控。对于高等教育,他认为,不管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做好迎接新业态、新方向的准备,且要建立大平台进行协同创新。

  论坛上,校长薛安克代表学校为8位校友送上了意外惊喜——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们亲手描绘的校友素描画像。收到这份特别的礼物,校友们都欢喜不已。

  论坛举行期间,新浪浙江对论坛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并进行了网络互动,学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学校屏媒等也进行了现场直播,多个校区的数万名师生和数十万网友观看了直播。本次论坛还吸引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浙江在线等媒体的关注。此次活动也得到了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和支持。

版权所有 20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杭州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 后台管理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号 邮编:310018  电话:86919054